it-unimi-confuc... 发布
在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中高级课程中,每个班都有学生去过中国,他们或曾在中国学习、工作,或曾在中国生活、旅游。正是这些在中国实实在在的经历,成为了他们学习汉语的动力,同时也是他们深爱中国的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和中国的故事!
玛利亚——初学汉语因需要 爱上中国非偶然
玛利亚是米大孔院高级班的学生,曾在上海复旦大学留学一年,但是她在中国学习的并不是汉语专业。“因为当时我住在中国,所以我开始学习汉语是因为生活需要,要不然不能和别人沟通。但是后来爱上了汉语,我就想一直学习。”
随着在中国的时间不断延长,她开始慢慢地融入“中国式生活”,也开始慢慢地爱上了汉语。她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参加大学的活动,吃火锅,唱“KTV”,她还去公园跟老人们一起聊天一起跳广场舞,在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中,她觉得“我不再是游客,我属于这里”。
回到米兰后,她带着对中国热爱继续学习汉语,虽然她觉得每次学习一个新的汉字都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是让她觉得自己跟中国人一样的一种方式。她认为米大孔院的课程很好,让她的汉语水平得到了真正地提高。她还表示,最近的网课安排得很好,听老师讲课或做听力、会话、书写练习比以前还方便。同时,她也觉得网课省去了路上的时间,很适合像她一样工作很忙的人。
问到她现在的学习目标时,她表示出了对中国诗歌和传统音乐浓厚的兴趣,同时表示中国美食、礼仪和传统习俗都值得去学习。她笑着说:“中国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觉得自己算是半个中国人,所以我要一直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我还希望回中国的时候,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汉语,这样我就可以在饭馆自己点虎皮凤爪和烤鸭了!”
艾玛拉——因工作结缘汉语 因汉语收获惊喜
艾玛拉也是米大孔院高级班的学生,她学汉语最初是因为她发现汉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懂汉语在工作时很有优势。让她意外的是,在学习之后,她已经忘了这个原因,只觉得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魅力给她带来太多惊喜,让她无法停止学习的脚步。她说“我没想到,学汉语让我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艾玛拉开始学习汉语后,觉得生活发生了不少变化,她的很大一部分精力、业余时间和热情都投入在汉语学习中,特别是中国丰富多样的千年文化传统让她特别着迷。她认为汉语最大的难点是汉字,最大的魅力也是汉字。汉语的声调也不太简单,但是她在中国的时候大家好像都能听懂她说的话,尤其是年轻人,中国人的友好和热情也让她觉得“中国人是我所认识的最好的人民”。她曾去过两次北京,每次都会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就为了全身心体验中国的生活和文化,虽然今年夏天不能去中国了,但是她已经计划好,下次回中国,她要去西安和成都感受更加多元的中国。
在米兰的时候,艾玛拉也不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除了积极参加米大孔院的课程和文化活动,还经常和中国朋友聊天。她平时最喜欢去中国人经营的书店,在那里有很好的语言和文化环境,让她感受到中国离她并不那么遥远。她特别开心地说:“现在我的生活70%的时间说意大利语,30%是说汉语的。”
索尼娅——断断续续二十年 我与中国不解缘
索尼娅1994年就开始学习汉语了,那时候是带着对东方文化的好奇和向往,想要靠近一个遥远的世界。后来因为工作和生活,她没能一直坚持学习,但是在这些年点点滴滴的积累中,她也学会了一些汉语。再后来,她曾在家接待过好几个中国学生,有机会更深入地接触到中国文化,于是她对汉语和中国的热情再次被点燃。
“我陪丈夫去上海的那次出差,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那次经历让我相信,我一生都爱这片神奇的土地,一生都爱这里的文化和人民。”当时索尼娅一个人在乌镇旅游,不小心丢了钱包,她在公交车上用仅有的汉语和两个中国姑娘“搭讪”,幸运的是,她们把她当作客人一样为她安排好了一切。“这最倒霉的一天变成了最幸运的一天,我竟然在这种情况下还交到了朋友。”后来,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她又专门去中国生活了一个多月,在中国体验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我上午是旅客,下午是学生,晚上是个‘被收养的中国人’,时间安排得很完美!”她觉得那段时间,她已经是一个中国人了。
“对我来说最好、最有意思的事情是跟中国人交流,这也是为什么对我来说语言能力这么重要。汉语除了可以文化交流,也很有魅力,只不过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对索尼娅来说,汉字是她学习的难点,因此,她通过阅读中文小说学习,有了很大进步。目前,她非常想提高自己的口语,因此她选择了米大孔院的巩固会话课,她觉得“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跟书上学习的内容好像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这次网络课很成功,这也多亏我们老师的努力,课程设置得很好,学习效果也很好。”
索尼娅回想自己的经历时,总觉得自己这些年和中国有着不解之缘,她说:“我继续学习的愿望越来越强,我想慢慢来一直进步,今后再去中国,我要说地道的汉语!”
艾丽西娅——探索一场神秘 中国让我着迷
艾丽西娅是米大孔院商务汉语班的学生,她在大学时,觉得远在遥远东方的中国文化充满了神秘,为了探索这场神秘,她开始学习汉语。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她的“中国阅历”也日渐丰富,这些经历让她深入探访到了“神秘中国”内在的迷人魅力。在上大学期间她在大连留学过一段时间。在留学期间,她在大连旅顺博物馆工作过两个月,专门负责向参观者介绍在展室里展出的玉器。工作后,她经常去中国出差。她访问过广东、上海、深圳、大连和南京的很多公司。最近一次去中国,是为了参加一场以中国技术公司的创新水平为主题的TechMission活动,她先去了北京,然后去上海参加了亚洲消费电子展览会(CES Asia),最后她又去了深圳。
“外国人经常认为中国人很内向,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其实,并不是这样,我认识到的所有的中国人非常客气、很乐于帮助我。中国人性格开朗乐观、没有偏见,所以你早就发现中国和中国人成为了你的一部分。”这是艾丽西娅在中国工作一段时间后的最深体会。
这是属于他们和中国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也影响着周围的朋友。在米大孔院,很多学生都表示是因为朋友学习汉语或者去过中国,所以他们也想来学习。米大孔院始终本着“讲好中国故事,搭好中意桥梁”的理念,让大家在学好汉语的同时,不仅有机会了解中国故事,更有机会书写属于自己的中国故事。
文字整理:周蕴琦
修改:史官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