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参加“世界匠人展览会”

当地时间12月1日至9日,为期9天的“2018年世界匠人展览会”在米兰国际展览中心(Fiera Milano)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文化爱好者汇集米兰,亲自体验各国文化,传承匠人匠心。

在规模庞大的中国馆内,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师和志愿者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课和各式各样的体验活动,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众人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书法课上,孔院教师首先从中国象形文字的“日、月、山、水”等字讲起,带领现场观众穿越五千年的汉字演变史,展现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马上吸引了大批观众的注意;随后,孔院教师拿出预先准备的“永字八法”卡片,又介绍了汉字的基本笔划。紧接着在实操环节,在孔院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从拿毛笔的姿势学起,然后学习正确坐姿,汉字的基本笔划、笔顺以及常用偏旁部首,大家对上提下按、抑扬顿挫的笔锋走势尤其感兴趣。最后孔院教师还手把手地指导大家用毛笔在特意准备的红纸上书写汉字数字,把现场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一堂书法课下来,不仅让更多的西方民众通过纸上的方寸天地领略到汉字穿越时空、承载千年文化的魅力,更提升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在汉语体验课上,孔院教师主要介绍了汉语的拼音及声调,并让现场观众开口跟读来感受汉语语音的音律之美和独特之处。老师还用生动形象的图片简单讲解了汉字的发展历史,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汉字,读音像音乐,书写似图画,让现场观众惊叹不已。随后围绕着“打招呼用语”、 “介绍自己”和汉语数字等主题,大家边讲边练地学习了“你好”、 “你叫什么名字?”、“我是谁,我是意大利/中国人。”“谢谢”、“再见”、“一到十”等常用词汇及句型。简单的口语练习让大家学习兴趣浓厚,饶有兴致地或和老师,或和身边同伴一遍遍的进行模拟会话练习。这种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体验模式,使大家在自主、互动式的交流学习中,直观地感受到了汉语的趣味性与独特性,也让参与者掌握了一些基础汉语知识。

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和健身项目,太极扇以历史悠久的太极拳和底蕴深厚的扇子舞为基础,融合了武术和舞蹈的动作,既有刚劲有力的一面,又有轻灵柔美的一面,是深厚中国文化的缩影。在此次太极扇的展示和体验活动中,孔院教师首先向现场观众简要介绍了太极扇的由来和特点,然后带领大家一起练习太极扇。在优美的古典乐曲中,学员们认真练习,从太极扇的基础步型和常见扇法,再到太极扇的具体动作,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参与体验。最后,大家手持太极扇,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留念。小小太极扇为西方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通过这次活动,参与者既锻炼了身体,又加深了对中国武术和太极拳、太极扇的认识。

敦煌舞作为我国古典舞的一大分支,其灵感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壁画上的舞蹈形象十分丰富,且有着浓郁的佛教元素,以壁画上的舞姿为原型,经过再次创作的舞蹈,既古典又年轻,具有浓厚的丝路文化特色。在展会的中国舞表演节目中,孔院教师就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敦煌舞中的经典——《飞天》,随着悠扬的曲调在展台前响起,孔院教师脚步轻抬、翩翩起舞,惊艳了全场,将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感、造型感和独有“飞天”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场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一曲罢,全场掌声雷动,众多观众都“跃跃欲试”想亲自体验和感受中国舞的独特魅力。

“今年是什么年?”“我的生肖是什么?”“每个人的生肖会不会变?”展厅的中国馆气氛热烈,慕名而来的中国文化爱好者争先恐后地报上自己的出生年份,原来这是中意孔院教师在联手为现场观众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十二生肖的传说”。十二生肖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故事,中意孔院教师在讲述过程中,既教授十二生肖的汉语,又与现场观众互动一起画生肖画,寓教于乐,在分享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让西方民众能更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崇拜,代表着一种艺术语言,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在展会上孔院教师们首先展示了花草、汉字、动物各种剪纸作品,大家很快就被带入了中国剪纸艺术多姿多彩的世界,随后学员们根据个人兴趣在双喜字、团花、熊猫等造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一边看图样一边跟着老师们耐心地画画剪剪。一把剪刀、一张纸让现场的观众了解到

国的剪纸文化,创作的过程也充满了欢声。

此次展会从12月1号到9号为期九天,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为此举办了剪纸、中国书法、汉语课、太极扇、中国舞、汉语故事、脸谱等中国传统文化活动60余场,共吸引了现场观众5000余人。有力地增强了米兰大学孔子学院的影响力,促进中华文化传播。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将继续发挥其文化窗口的特殊作用,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中意文化的交流谱写新的篇章

文:罗佳莹 /图:孔院全体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