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参加“世界匠人展览会”

       当地时间12月2日至10日,为期9天的“2017年世界匠人展览会”在米兰国际展览中心(Fiera Milano)开幕亮相。来自世界的众多文化爱好者汇集米兰,亲自体验各国文化,传承匠人匠心。

       在规模庞大的中国馆内,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师和工作人员们通过精心准备为到场的观众们呈现了一堂堂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课,不仅展现了米大孔院教师的风采,同时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众人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美食文化是一种高品位的悠久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在展会的烹饪课上,米大孔院教师刘洋现场为大家展示了宫保鸡丁和奶茶两道中国传统美食的做法并让观众进行品尝。宫保鸡丁具有温中益气、滋补五脏、健脾胃、壮筋骨的功效,可以促进人体健康、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奶茶具有助消化、益思提神、消除疲惫的作用,在寒冷的冬天给人带来一丝温暖。现场的观众们纷纷被秀色可餐的美食所吸引。

       在京剧课上,米大孔院教师石刘晓霜首先从京剧的产生,京剧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四个行当(生、旦、净、丑)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的京剧。她表示,京剧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它特有的、程式化的动作进行虚拟表演,为大家刻画人物、演绎故事。随后石刘晓霜老师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的京剧片段表演 《拾玉镯》,引来了多方观众的围观及阵阵喝彩,人山人海,场面十分” 火爆”。最后,石刘晓霜老师还为对中国京剧感兴趣的观众进行了现场教学,参与者们跟着石老师的节奏成功地进行了简单的表演。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中国许多地方逢年过节,都会将剪纸贴在墙壁、门窗、镜子处,以表” 吉祥如意”之意。在本次剪纸课上,孔院教师都佳首先向观众们展示了用于装饰的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作品,看着剪纸作品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细节精美的汉字,观众们纷纷赞叹中国剪纸艺术的精湛。随后又介绍了剪纸的由来与发展、工具与符号、要领与步骤等基本内容。观众们兴趣盎然,展台前围满了前来想要学习剪纸的观众,不少观众还一试身手,试着剪了囍字、熊猫等图案。孔院的老师们带领意大利市民用一双双巧手剪出汉字和雪花的图案来装点冬季,迎接冬天的到来,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台下的观众学得很快,反响十分热烈。本次剪纸活动让观众在现场了解了中华文化,动手参与了剪纸,提升了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书法课上,李婧煜老师通过介绍毛笔的握笔姿势、基本的汉字笔画和笔顺,让学生们了解汉字与其他文字的不同。在练习完笔画后,李老师跟孩子们做起了游戏,根据象形字猜字义,从现代汉字一步步展示到距今三千年以前的甲骨文。李老师细心地给每一位学生近距离展示汉字的书写方法。很快,学生们就掌握了书法的要领,落笔、起笔都颇有架势。最后,所有参与者一起在红纸上写下“我爱你中国”,这抹饱含深情的中国红给这个寒冷的冬夜带来了别样的温暖。这次书法讲座,使更多西方人对中国书法艺术有了更为深刻得了解,他们不仅感叹中国汉字的源远流长,更惊叹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汉语体验课开始前十分钟,展台的桌子前已经坐满了意大利观众,有年轻夫妇、也有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还有带着孩子一起上课的家长们。大家都很好奇这门神奇的语言怎么说、那些美妙的汉字怎么写。随着老师一声声“你好”的问候,汉语课正式开始。汉语课过程中,驻足观看的观众越来越多,不断有人加入到与老师的互动中来。30分钟的体验课结束后,很多学员都聚集到展台前询问汉语课程情况,希望开始学习汉语。

       随后,古筝悠扬的曲调在展台前响起,引来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意大利观众。本院的志愿者教师们演奏了《渔舟唱晚》、《茉莉花》等著名曲目。一曲罢,全场掌声雷动。互动环节中,众多意大利观众都“跃跃欲试”想亲自体验演奏这个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

       此次展会从12月2号到10号持续了9天,9天里本院举办了书法、汉语课、古筝演奏、剪纸、烹饪等60余场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受众人数达3500余人。通过展会这一平台,本院在扩大自身影响的同时,将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深深印到了现场每位参加活动的意大利观众的脑中。

 

文:尚笑可、都佳、史官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