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nimi-confuc... 发布
当地时间11月5日下午,一场关于《文心雕龙》翻译的讲座在米兰国立大学孔院所在校区开讲。参加本次讲座的嘉宾有《文心雕龙》英文版译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杨国斌教授、《文心雕龙》的意大利文版译者同时也是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意方院长的兰珊德(Alessandra Lavagnino)教授、米兰国立大学汉语系贝蒂娜教授(Bettina Mottura)和艾玛博士(Emma Lupano)等,此次讲座也吸引了几十名学生前来听讲。
兰珊德教授以介绍杨国斌教授和《文心雕龙》为话题开始了当天的讲座。兰珊德教授表示《文心雕龙》是一本古汉语的书籍,翻译过程相较现代汉语书籍的难度更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细心揣摩,查阅大量文献,经多次修订才能达成最终的版本,因此需要翻译者有更多的汉语和外语词汇量,即专业素养,杨教授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他的刻苦精神使得英译的《文心雕龙》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教授讲座中随后,杨国斌教授感谢了兰珊德教授对自己的邀请,谈及自己的翻译过程时他表示,翻译过程中会遇见的一些难题,古汉语中一些字词的几层含义在英语中找不到词可以表达,如“心”有的时候可以表示双重含义,心里和想法,但是英语中不存在这样的词。而英语译成汉语可以有多个词语,如“beauty”,可以译为”秀、丽、美……“。在翻译过程中,最开始你会感觉自己的英语差,到后来会觉得自己的英语更差,因为没有找到精准的输出会开始怀疑自己。
在讲座中,针对“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学生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是中外语词汇量累积,有的学生认为是生动引人的表达,学生们激烈的表达将本次讲座推向了高潮。
讲座的最后,兰珊德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她表示,翻译本身是需要专业能力的支撑,其次还需要你坚定的毅力以及浓厚的兴趣,将自己的心血放在翻译过程中,当你回过头去看自己完成的翻译作品时,你会发现字里行间流淌的是你对文字的爱与耐心。最后,讲座在热闹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据悉,通过内容丰富的翻译讲座,学生们受益匪浅,不仅深刻了解了古代文学的魅力,也增进了他们对翻译的兴趣。这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意翻译发掘储备人才,也加快了中国文学走进世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