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米大孔院成功举办“中意建交五十周年”系列讲座

       值此中意建交50周年之际,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分别于10月13日和27日下午7点,在米大孔院YouTube频道(Istituto Confucio dell’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Milano)举办了“中国与桥”、“等待战争的结束,法西斯集中营中国‘囚犯’的信”系列讲座。作为中意建交50周年的“见证人”,米大孔院意方院长兰珊德(Alessandra Lavagnino)教授主持并参与了本次系列讲座,吸引了300余人线上参与。

“中国与桥”

      当地时间13日下午7点,米大孔院就皮耶罗-卡拉曼德雷(Piero Calamandrei)创办的政治、经济、文化杂志《Il Ponte》的中国专刊举办了讲座。

      活动开始,兰珊德(Alessandra Lavagnino)教授首先表示自己很高兴能够组织这次重要的讲座。接着,她强调«桥»保存了几代人之间的联系,是中意关系建立的一个见证。1956年皮耶罗(Piero Calamandrei )把«桥»做成文化专刊,目的并不是讲述文化,而是要在意大利舆论面前提出不能忽视中国的必要性。兰教授说,“如今六十五年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意大利仍然不能忽视中国文化。”

      作为《Il Ponte》杂志的主编,西尔维娅-卡拉曼德雷(Silvia Calamandrei)表示从去年开始就已经筹划本期中国专刊。讲座中她主要介绍1955年以皮耶罗(Piero Calamandrei)为首的一批意大利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对中国进行的访问,以及对两国之间的知识和文化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正如西尔维娅-卡拉曼德雷(Silvia Calamandrei) 讲述的那样,本期中国专刊通过把历史语言学与当时的政治和文化氛围相结合的方式,为意大利民众们提供了一个看待中意关系的历史性视角。

      讲座最后,西尔维娅-卡拉曼德雷(Silvia Calamandrei)主编和兰教授就在线观众的提问进行交流回答。据悉,作为“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活动的一部分,这一期刊的出版也得到了蒙特普尔恰诺市图书馆 (Biblioteca Comunale di Montepulciano) 的大力支持。

“等待战争的结束,法西斯集中营中国‘囚犯’的信”

      当地时间27日下午7点,米大孔院就《等待战争的结束,法西斯集中营中国‘囚犯’的信》一书的介绍举办了讲座。作为中国语言文化副教授和研究员,近十年来,高龙檀(Daniele Brigadoi Cologna)对意大利的中国移民起源进行了研究。本讲座以此为契机,在《等待战争的结束,法西斯集中营中国‘囚犯’的信》一书中公开展示其初步的研究成果。

      活动开始,兰珊德(Alessandra Lavagnino)教授表示:米大孔院组织本次讲座不仅为庆祝中意建交五十周年,更为了纪念在意华人和在华意大利人所做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兰教授说,“大家不能错过这本书的原因在于它科学严谨,不仅弥补了一段重要的历史空白,还汇集了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知识和研究。”

      接着,高龙檀(Daniele Brigadoi Cologna)就本书展开了详细介绍。他先讲述了浙江尤其是温州人移民到意大利的一段历史, 接着介绍了二战期间华人在意大利每个城市的人口占比,中国国家档案馆中保存的有关集中营的一些文件和信件,以及集中营的日常生活和发生在被关押的中国人身上的真实事件。

      高龙檀(Daniele Brigadoi Cologna)在讲座中表示,二战期间,意大利华人社区仅有几百个华人,但其中大部分人已经在意大利生活多年,并很好地融入到了当地的经济生活中。今天意大利的大部分华侨都来自这些战后幸存者们的家庭,他们几乎血脉相连。

      讲座最后,兰教授进一步强调:中意关系源远流长,在当下全球疫情爆发的困难时期,我们大家要共同反思,同中国这个重要国家之间的关系。

      中意自1970年11月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疾步前行,成为了互尊互信、互利共赢、文明互鉴的战略合作伙伴。米大孔院举办的本次系列讲座,为当地意大利民众看待中意关系提供了独特视角:从历史出发,珍视中意友好关系,立足当下,展望中意美好未来!

 

文:施雅利

图:米大孔院